【惠誉评论】基础设施投资为中国工程建设行业

 公司新闻     |      2023-05-13 17:05

  三亿体育惠誉评级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建设活动将继续上行,主要得益于强劲基础设施投资——年初以来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的支撑。

  惠誉认为,2023年3月和4月同比增速放缓主要在于上一年的基数高;上一年政府在房地产危机恶化之际推动以基础设施建设提振经济,落地新项目激增,导致形成高基数。惠誉不认为其反映了该行业的增长势头有所放缓。

  由于新屋开工率的下降态势仍在持续,房地产行业仍然是建设活动的掣肘因素。房企建设需求持续低迷,若新房销售和拿地未大范围恢复,该需求未来或继续维持低迷态势。

  国有工程建设企业的新合同签约量稳定、积压订单量大,这将助力其在2023年实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基础设施相关项目(包括水资源管理、水力发电、可再生能源、环保和市政开发等)占新合同的大部分。受疫情后国内旅游复苏影响,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亦有所反弹。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A/稳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A-/稳定)和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BBB+/稳定)等多家惠誉授评工程建设国企的新签建设合同额同比增长两位数。强劲的订单量表明国企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而工程建设民企的市场份额则在缩小,原因是民企通常更依赖房地产行业,这使得其更易受新屋开工率下降的影响。

  不过,在连续8个月增加投资后,地方政府的支出能力更为紧张,这可能导致其减少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或仍疲弱,使得其难以为新投资募集充足的资金。

  惠誉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减少的情形下,民营工程建设企业或首当其冲受波及,这将导致其把更多市场份额拱手让予国企。投资减少对国企(特别是央企)的影响则应有限。即便在市场规模小幅减少的情况下,国企的竞争优势(如融资渠道、运营规模和工程建设资质水平)或为其营收基础提供支撑。

  然而,由于投资驱动项目(包括PPP项目)导致大量现金流出,今年大部分惠誉授评中资工程建设发行人(包括国企)的自由现金流可能继续为负。惠誉预计,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营业收入利润率替换为营业现金比率作为其评估央企业绩指标之一后,其授评中资工程建设发行人将更加关注营业现金流的生成。因此,惠誉认为工程建设企业对待PPP项目将更加谨慎并严格挑选,因为这些项目通常要求在中短期内投入大量现金。